太极拳架中的方与圆

2004-03-21 17:46 星期日

   太极拳架中的方与圆
  
   郑明星
  
   太极拳是一门强身与防身为一体的传统中国武术,具有轻灵松软、圆活自然、绵绵不断的运动特点。在初学太极拳时,如能结合建筑中的两个特征来理解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对提高太极技艺与功夫,无疑是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譬如要求立身中正,就建筑物而言,实际上是指建筑物中上下垂直的一条中轴线。拳论云:“立如平准”,平,是古代建筑施工中矫正水平线的工具,俗称“活灵”,相当于现在的水平仪;准,是泥工砌墙时悬挂的一条垂直向下的准绳。而今的泥工,还是用“准”来保持建筑物的“立身中正”。在学练太极拳时,百会与会阴两点连成的一条直线与地面垂直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加以延长,既能保持“虚领顶劲”,又能使脊柱节节拔伸,方便与手脚之间的联络,使得身上三大节九小节得以节节贯穿,使得拳势做到上下相随。
   墙体直了,还不能成为一座完整的建筑。传统砖木结构中,墙体是基础,柱梁之间架构的形成有赖于“榫头”的连接。在拳架之中,手脚便是柱梁。两肩胛、两胯胛之间应该有四个大“榫头”入榫,脚的柱梁便能与中轴的墙体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肩、两胯四点上下相对、左右相合形成包裹状,产生对称的矩形状连线,在行拳走架中,该连线随着拳架的运行过腰绕轴而带动躯干四肢,拳架才有了立体三维的空间感,拳势才完整一气。
   做好了以上两点,行拳走架就不会是单纯的手舞足蹈,而象是一座会跳舞的房子。太极拳这座会跳舞的房子,它的运动轨迹则是圆弧形、抛物线状或如拧麻花般的螺旋状的。这些形状都脱离不了一个“圆”字。太极拳的“方”,讲的是建筑物的“架子”,太极拳的“圆”,讲的是盘架子的运动轨迹。
   无论是大圆还是小圆,都离不开三个点,就象圆规绘圆或画抛物线、螺旋线,其中一个是实脚定位点,一个是虚拟目标点,一个则时随轨迹变动的点。人身上三大节、九小节甚至脚趾、手指中的细小节都能成为运行过程中所需的点。这些点不断的虚实变换变化、相互作用就能形成不同方位、不同角度的攻防招数。不明白不同点的作用与转换,就难免出现动作的越位现象而显得滞呆费力,不但拙力不能避免,作用在对手身上也力不从心,推手时,顶牛或蛮力也就不足为怪了。而训练有素、太极功夫教深的人,常常会以中轴来带动全身各肢节的运动,犹如太阳的公转带动地球的自转,显得轻松自在,好象在空气中游泳,给人以身心愉悦的享受。
   两点成线,一条线可以演绎成不同形状的弧线、抛物线、螺旋线;三点成面,一个平面则可以演义成矩形、菱形、三角、圆形乃至半个太极图般的阴阳鱼;而太极拳严格意义上说是一个立体的阴阳球。自身的各肢节相互配合在中轴的带动下,形成的是半个太极球的转动变换,而另半个太极球则是无形的,始终配合着己身有形太极半球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形为阳,无形为阴。所谓“无人若有人”讲的就是拳架中有形与无形的配合。拳论云“太极者,阴阳之母”讲的就是阴阳生息变化的道理。
  
  
  二水按:郑明星老师是嘉兴一位老拳痴。他在人民公园几十年教拳不缀,不但喜欢与不同门派的武术爱好者探讨武术,还偶然写些习武心得。此篇文字郑老师草成后交由二水整理成稿,发表在武当太极拳社网站,后被多家武术论坛转载。他学生侃侃写的《浙江老头》便是他的写照。
《浙江老头》一文点击:http://www.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361427&Key=630417558&PostID=117370&BlogID=405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