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转必沉”之“转”

2004-01-26 04:35 星期一

  有网友议论“逢转必沉”云:
  对“逢转必沉”一开始我就持怀疑态度,太极拳什么时候不在转呢?也有不转的时候,那就是定式,一个亮相稍作停顿即刻就转。转与不转都需要沉,肉下沉,骨上升;气下沉,意上升[沉中有升]。俯之者弥深,是说逢转必沉;仰之者弥高,逢转不是必沉,逢转而是必升。意上升,气下沉是[升中有沉] 。 总之,气沉与转没有关系,不论什么时候不论做什么动作气都需要沉[气浮不是锻炼身体,而是找死] 与人搭手在气沉的前题之下,人家往下我也往下,并且还要多下一点,首先是意下去,然后气跟进,同时意气下去多少上升多少,保持均匀平衡,最后才是意气劲合一,这就是俯之者弥深;仰之者弥高恰恰相反.......由上可见“逢转必沉”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由于这观点出自名家之口,曾经对自己怀疑过,这是正常的事。正是“否定之否定”法则的体现。
  
  二水以为叶家拳之所以在群星闪耀的太极拳界,能够璀璨夺目,就是叶大密老师谦虚向学,勤以思索所致然。包括拳架中各种劲别的变化,以及孙家身法步的融会贯穿,无一不是叶大密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结晶。
  之前,二水对叶大密老师“拳得之于剑”不得其解。特别对“武当对手剑”的“捷用法”如何在拳中体现,有何作用等等,时有怀疑。二水近来就时时体悟武当对手剑的捷用法在拳架中的处处变化,其妙不可言语。虽只一转臂,全身阴阳随即变化,而一阳真气,如空竹竿盛豆,竿子稍斜,而桶豆顿倾矣。
  
  该帖中“沉中有升”的理论很好。但二水以为,文中武断“逢转必沉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实难苟同。也许是误解了“逢转必沉”中的“转”字。
  二水以为,“逢转必沉”中的“转”,不是“转与不转”或“山不转水转”的“转”。而是“起承转合”的“转”,是“转弯末角”的“转”,是“历史转折点”的“转”。
  “转与不转”或“山不转水转”的“转”,是一种运动形态,运动方式。“起承转合”的“转”、“转弯末角”的“转”、“历史转折点”的“转”在二水看来注重的却是“事物运动形态中的一个过程或阶段”。
  太极拳运动形态有圆周运动,也有抛物线方式,有“螺丝旋”方式,也有寓圆于方的直线运动。其运动形态,不是一个“转”字概括的。也由此可见,“逢转必沉”中的“转”,不可能是讲“转”动这种运动形态。
  每一种不同的运动形态,从过程上去分析,都存在“起承转合”阶段。譬如潮汐的涨落也是一种运动形态。在这一形态中,我们也不难去发现其“起承转合”阶段。形意拳论讲解劲路的运动形态,只说“起、随、追”三字。所以,形意者,诚中也。太极拳从武氏以来,倡导以文说拳。“起承转合”自然是武氏太极拳的重要理论之一。然,一个“转”字,能够象“逢转必沉”一般讲述得如此精要,二水以为,叶大密老师无疑是首创!
  
  二水遇不懂处,好问。却不敢轻易下断论说是前辈的错。共勉之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