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拳学大纲
课程内容
文章
短视频
联系我们
Home
/
Blog
/
拳学拳理
/
序三:写在《太极拳心传与体悟》前的话
序三:写在《太极拳心传与体悟》前的话
唐才良先生像
阅读二水的文稿,常常让我想起“武界孔门”陈微明先生。二水对陈微明研究颇深,曾受北京科技出版社之邀校注《陈微明武学辑注》,且撰写过十几万字的《陈微明:性命之学的践行者》一文,详细地论述了陈微明由儒学转益老庄、复从老庄遁入佛门、以太极拳融合儒释道、探究性命践行之路的历程。陈微明的孙子陈文成先生曾说:“他对我爷爷的研究,比我们亲属知道的还要多。
除了拜读文字,我还有幸听二水侃侃而谈太极拳理法、掌故和蕴含于太极拳经典老拳论里的性命哲学。
2016年5月,我与二水同访邯郸太极学院,院领导临时决定请二水来录制一档访谈节目,谈谈他对三十二目老拳论的理解,以作为教育资料存档。录像室除了一名摄像,一位老师采访二水外,我是唯一的听众。二水从性命践行入手,剖析杨家三十二目老拳论的历史背景,随口说来,却又引经据典,洋洋洒洒。我听得畅快淋漓,佩服得五体投地。
2017年12月,我和二水赴北京科技出版社,接受长达一天半时间的录像采访。晚上又随出版社去采访一位著名的养生专家,一起讨论仙道学说的周天运行。当专家谈到“羊车”“鹿车”却一时忘词,二水就接口谈“牛车”运行以救场。随后大家畅聊仙道学说,二水谈到内气通关这一阶段时,言所用的意念和呼吸必须都更加专注,用一意不散、一心不二的调息,勇猛精进,方可通过这一关云云。二水侃侃而谈,在场的专家都聚精会神地倾听,对二水的博学无不钦佩。
2018年9月,我和王鸿义等朋友组织了闵行区两岸武术交流会,请二水再次大谈他的太极拳性命之学。而二水却以《求真悟道,洗心藏密》为题,洋洋洒洒,一口气讲了三个半小时,详细阐述了叶大密老师的生平和武学源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脉络清晰,引人入深,堪称是叶大密武学思想精准的导航。叶大密老师的遗孀金琳女士对二水也敬佩不已,时年九十六岁的金女士,她当我的面说:“我说二水好, 不是礼节性的应和,他写的文章,我可以大段大段背给你听。”
能写、能说,二水的功夫究竟如何?这或许是更多人所关心的话题。2016年11月在大理,姜存兵驾车,载梅墨生、二水、丁尔和我环绕洱海观光。在海边看景时,梅先生也一样对这问题很好奇,他说:“二水, 你的文章写得好,不知你的功夫怎样?来,我们摸摸手。”说完伸手往二水手上一搭。还没等我看明白,梅先生已收回手,笑着说:“二水,你不但文章写得好,功夫也了得!”这次推手,我是唯一的见证人。当时他俩只是轻轻一接手,外人几乎看不出所以然来,而他们两人之间,早已心知肚明了。这事使我对二水更加信服。而梅先生能欣赏他人,不忌讳他人胜过自己,他的这种光明磊落的胸襟,也令人敬佩不已。后来,梅墨生弟子杨大卫也说:“梅先生临终前跟我说过,在世的,能够与他推几下的没几个人了,一个是于志钧,另一个就是二水。”
最近,二水的微信视频号陆续发了百来集系列小视频,获众多年轻观众的好评点赞。当然也有人对二水演示的杨式叶派太极拳举架表示疑感,问我如何看待杨式叶派大极拳。叶大密一脉传承的太极拳,融合了刀剑、婆罗门气功等元素,且每一动作都有明确的技术含义。
二水演示的太极拳重“形”。二水常说,形是“神之舍”,所以他讲拳时,特别重视“间架结构”。“形”之外,二水更重“势”。形与势,相得益彰。
二水居士在《太极拳心传与体悟》卷一,写了“拳中金石味”“拳中刀味”“拳中剑味”。在“拳中金石味”里说:“近代书法家对篆刻情有独钟,原因是书法的金石味须从碑拓的点、画、方截形态的临摹,让自己的线条、质地,透出筋肉骨气的生命现象。这便是书法中的金石味。书法如此,大极拳更如此。”
有一次,二水向我介绍金仁霖老师是怎样把刀法融入拳架中的,加深了我对叶氏拳的认识。二水说:“我在行功走架时, 时常意想自己手中时而有刀、时而有剑、时而为枪、时而为棒。竟然有意想不到的巧妙效果。可见书法中的金石味,便是太极拳中的刀剑枪棒味。”他又举潘天寿先生1960年作《松石图轴》自题款识“偶然落笔,辄思古人屋漏痕、折钗股、石积太古雪、树飞铁铸青者,不胜涓涓”句,二水说这是对书法金石味的参悟,也是太极拳刀剑棍棒味的写照...二水所说的“味”是什么?是“韵味”,是艺的境界。“味”,如同书法中的笔势、笔意,“使其形势,递相映带”;“味”,是拳术的形势,乃拳势拳意;“味”,是阶及“神明”的阶梯,也是太极拳“性命之学”的门槛。
《孙子兵法》说:“故善战人之势, 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势,是历来兵家所看重的第一要素。苦心营势,以求一战而胜。所以有势如破竹、势不可挡之说。
说到拳势,明代唐顺之在《武编》中也有较为详细的阐述,如“拳有势者,所以为变化也。横斜侧面,起立走伏,皆有墙户,可以守,可以攻,故谓之势。拳有定势,而用时则无定势。然当其用也,变无定势,而实不失势,故谓之把势”。可是今人很少有人注重“拳势”,原因是武术被体操化了。
杨式叶派太极拳重视拳势,从而使习练者能从一拳一脚的拳术上升为拳艺。二水的微信小视频,详细介绍了他所演示太极拳的形与势,以及拳、势在敌我攻防体系内如何相互作用,如何造势、借势、得机得势等。他把太极拳真正当成了一门学问。
叶大密老师的功绩是他看到全国上下推行简化太极拳,而太极拳被“去技击化”,简化成体操、舞蹈时,一种文化使命感促使他立誓在有生之年,把他所理解的真正传统的太极拳记录下来,为太极拳界保存独具特色的杨式叶派太极拳的“种子”。金仁霖老师的功绩是完成叶大密的心愿,把杨式叶派太极拳整理成文,并开枝散叶传承下去,以求“生生不息”。二水居士,作为金仁霖老师的亲传弟子,十数年如一日,系统承继杨式叶派太极拳的拳技、拳艺、拳理、拳史和教学法,并以他太极拳学的“一”与“多”的理念,来精确定义太极拳的文化内核,将太极拳定位在“性命践行的哲学”这“一”上,从“间架”“脏腑”“经络”“五官”“奇恒之府”五个方面来释“多”,以此诠释一多庐以及太极拳学应该具备的内涵,为传播太极文化作出了新的贡献。
二水居士和他的一多庐,日渐璀璨,未来可期。
是为序。庚子金秋。
(唐才良:太极拳学者,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