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26 13:51 星期一
浅论太极推手一
上海·何基洪
太极拳套路的练习和太极推手的练习是相辅而行的,太极拳的拳架为体,推手为用,体用结合,可以使太极拳练习者提高自身的造诣。打个简单的比喻,打拳台读课文,推手是写作文。所以太极拳练习到一定程度,想要进一步提高,则必须通过学习推手来体会其中深奥之处。陈王庭《拳经总歌》的头两句:“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诸靠是指两人手臂互靠,运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方法和劲别,以粘随不脱,引进落空等技术训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代太极拳各家如:王宗岳、杨露禅,武禹襄,全佑等等,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体会创造出太极拳的各种流派风格,同时也丰富了太极拳理论和内涵。
各式太极拳都是前人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因此继承和发扬,提高锻炼效果是我这次计论的目的。大家都知道目前公认的太极拳分为五大门派,即:陈、杨、武、吴、孙。这些学派有继承,又有创造;派中衍派,流上分流,大大地丰富了太极拳的内容。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代杨式的一个流派,即叶大密老师所传授的杨式叶派太极拳中的一些内容和体会,目的是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也欢迎拳术爱好者参加讨论和指正。
众所周知,太极拳推手是太极门派特创的一种可以避免伤痛的互相对练的方法,近年来由于太极拳作为健身的推广,因此推手运动也有较大改进。例如不采用擒法(按啄截啄)、拿法(反筋背骨)、踢法(用脚踢要害)、跌法(勾脚勾头)等容易伤害对方的这些方法。而提倡追求身正体舒、轻灵园活、上下相随、虚实分清、达到意气贯串的境界。只有这样的太极使练习者感到兴趣盎然,积极参加。同时也达到推手促进拳艺的目的。
推手的基本手法为掤捋挤按,称为四正手。每四手推过一圈即一进一退。进者为掤挤,退者为捋按。四正手是要在圈内进行,如果出圈就要用四隅手相补。四隅手即采挒肘靠。初学时为定步练习,待到熟练以后也可以练习动步或活步的推法,即不拘方向的动步,有的书上称为“乱采花”。初学推手时缠丝转圈要大,力求圆满柔顺,无有凹凸、断续,动作要慢不要快,功夫加深后逐步将圈收小。要用意不用力。在练习四正手时,双方按手时掤手为过渡,挤手时内手为主动手,外手为被动手,即外手不可有力。在做捋手时外手为主动手,内手为被动手,由外手做捋的动作。要注意的是外手心不可朝上,也不可去托对方的肘部,而只能是手心朝下放在对方肘部的外侧。做按手时身体后退,按的方向是自己的胯部(按只是用前半动作)。如此往复来回练习,每次推手前均需练习四正手,就如练太极拳套一样,天天要练。下面是四正四隅活动范围示意图(见后图)
接下来我再就推手的六个要点谈一些体会
1.明拳理 一面练拳,一面推手,校正身、手、步、眼诸法使之一一合乎太极拳练习要领。做到明规矩而守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许多练习者往往打拳时注意放松,追求用意不用力。而到了推手时又把固有的拙力用了出来。有些练习者只推手而不练拳,到了一定程度再要提高就难了。而且只打拳不练推手,则不能检验太极拳式的正确性,从而达到懂劲的程度。所以推手要从拳的基础上去发展,反过来又去促进太极拳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的, 不可偏废。
2.辨虚实 身法的虚实变换,关键在于腰脊命门穴为轴心的左右腰的抽换,也是“源动腰脊”“内动不令人知”的决窍所在。手法的虚实变换关键在于“两手转来似螺纹”,“胳膊令其骨转”。步法的虚实,关键在于两胯的关节的抽换要与腰隙的抽换配合一致,拳论说“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其病必在腰腿”。而腰腿之间就是胯关节,所以胯是虚实变换的关键所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互渗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步法要与手法相呼应,所谓“上于两膊相高,下于两腿相随”。眼法要随身、手、步的变换,要做“一克如始战,劲断意不断”。
3.晓攻守 拳论说“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生先动”“待而迎之,诱而跋之,攻而取之”。这些拳论均是指用意不用力的情况下,即彼不动是指对方意没有动,也可以这样说对方的意没有向我的方向而来,因此我不必动。彼微动是指对方的意念有取我的意思,则我迎而动之。外家拳主攻,内家拳主守。太极拳主张“舍己从人”是以后发制人为主。所以要善于用吾之长,攻其之短。
4. 察机变 这是比较高级的功夫,也就是要求“懂劲”。达到懂劲,并不是一朝一夕,懂得一些窍门可以达到的。这是长期打拳和练习推手所体会的一种感觉,首先要做到“舍己从人,用意不用力”。仔细地觉察和顺应客观规律的变化,能在虚实上做到上下相随,能从人而仍然主宰在我,就能制人而不受制于人。
5.审诡诈 陈金鑫说“敌职诈诱,不可紧追若俞界限,势难转达回,况一失势患悔何追”,在舍己从人要有分寸,“从近不从远”是原则。这是规避太极拳有利近而不利远之弊。
6.广见闻 太极拳门派众多,各有所长,各有其精华和独到之处,推手练到一定程度,可以与各派进行交流。吸收众家之长,可以知已知彼,忌骄傲自满。(待续)
二水按:此文二水得自系何基洪师手稿。二水去上海见到何师时,由何师交给二水,并关照将原稿转交给蔡光圻老师。二水复印后,交由三桥录入文字。
三桥自信没有误打文字,手稿中也不免有笔误之处,还请大家鉴别。以免以讹传讹。
“上于两膊相高,下于两腿相随”,二水以为应该是“上于两膊相系,下于两腿相随”,何师手写,“系”字与“高”在手写体中较容易混淆,二水猜度当系三桥之误。
“一克如始战。”,二水以为是何师学习《吴子兵法》后的翻新语。原文为“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戒者,虽克如始战......”当然也有可能是何师记忆之误。二水理解此处的“一”做“一旦”解,类似英语语法中的虚拟语气。应该是不难理解此句含义的。
其他如“要做‘一克如始战,劲断意不断’。”句,似乎不完整,可能是何师漏写了一字。应该为“要做到‘一克如始战,劲断意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