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后记
2000年前后,我开始上网,写一些有关太极拳的体悟文字。2001年应邀充任万维武术网太极拳版版主,在回复拳友帖子的同时,也陆续发帖,写一些对老拳论的解读。卷一、卷二,大凡就是这一时期的网络文字。“二水居士”,从此驰骋于网络,似乎成了网络江湖里的“万儿”,每年都有各地拳友慕名而来,一试身手。期间也陆续有一些网友开始跟我学拳。2002年,新加坡有不少拳友跟我学拳,他们为我开设了“武当太极拳社”论坛,由此吸引了世界各地更多太极拳爱好者的关注。之后每年,二水都会赴新加坡一两次,跟拳友们分享杨式叶派太极拳的拳技风格,一直延续到2008年。
2002年年底,因网文结缘范笑我先生。由他引荐,二水结识金仁霖老师。从2003年1月始,二水系统的从金仁霖老师学习杨式叶派太极拳的拳技、拳理、拳史和教学法,直至金仁霖老师谢世。十五年里,二水几乎每周往返于嘉兴与上海间,风雨无阻。
2003年12月,“武当太极拳社”论坛因故关闭。二水开始在天涯论坛开设博客“一多庐”。从此“一多庐”开始吸引各地拳友的眼球。一多庐博客,除了整理卷一、卷二内容外,开始撰写卷三、卷四的内容。其中卷四“调控身心”相关的部分内容,系由二水在新加坡的讲稿改写而成。同期,“二水居士的拳痴朋友”QQ群聊也异常活跃。每天群聊中拳技含量较高的文字稍作修饰,也会发布在一多庐博客里。天涯一多庐博客的点击率一直位居天涯体育类博客的前列,独占武术类博客的首位。
2008年开始,马来西亚拳友锺德灵为我创建了万国武术网,其中专设了“金仁霖太极拳学论坛”和“一多庐太极河蟹会论坛”等。有感于网上一些拳友,常常我长你短,争的不可开交。意气之外,甚至约架。现实生活中也一样,太极拳界充斥着你是我非的江湖气息。这不是二水所喜欢的太极拳氛围。早年网上流行一则寓言:一天,老虎出来散步,见到一只螃蟹,想过去看个究竟,不料被螃蟹钳了一下,老虎痛得直跳,等老虎回神过来,发现螃蟹拔腿跑远了。于是老虎就紧追螃蟹。追到树丛,就不见了螃蟹。这时,老虎抬头看见一只蜘蛛,挂在树上正在织网。老虎以为这只蜘蛛就是刚在钳他的那只螃蟹,就对着蜘蛛来气了:好你个螃蟹!你以为你上了网,我就不认得你了!成天喜欢挂在网上,编织江湖是非的太极蜘蛛,一旦从网上爬下来,手把手的与拳友触摸太极拳,互作螃蟹合甲,相互推手切磋,或许就能成为一只快乐的太极河蟹。这是二水所要创导的“一多庐太极河蟹会”精神。这种精神,有着一份平和的心态,一种和谐的氛围,人人怀有一颗“享受太极拳,享受生活”的心。一多庐所倡导的太极拳,无门派之争,无输赢计较。一多庐的太极拳友圈,无论年龄,无论性别,无论地位,无论贫富,无论雅俗,大家聚在一起,都会像幼稚园里的小朋友一样,没有一点点的功利私心,正像老子所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于是乎,上海、苏州、杭州、嘉兴、湖州、金华、台州、温州、舟山、黄山、三明、南通、宁波等地,以及周边拳友,开始不定期的举行线下交流活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西安、洛阳、郑州、济南、沧州、大连、齐齐哈尔、福建、宁夏、甘肃、新疆等地拳友也时有来访。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芬兰等国,以及台湾地区拳友,不远万里也偶或参加交流。活动的图文同时刊发在一多庐太极河蟹论坛上。
与此同时,在“金仁霖太极拳学论坛”,二水开始为金仁霖老师整理《雪涔廔传心录》。另开专帖撰写《二水居士拳学札记》,该贴点击率高达35万多人次,跟帖与回帖文字高达八十余万字,居武术类网文全网之冠。一些拳友甚至整本的打印了二水的网文,专程从各地跑来与二水印证拳学。翟金录老师,资深的太极拳活动家,中国永年太极拳联谊会创会会长,他也是带着二水的网文资料,按图素骥找到了二水。国家武协秘书长康戈武先生有次见到二水,他说,他虽然不能说是看完二水所有网文,也起码看了百分之七八十。有拳友建议二水将散落于网络中的一多庐体悟文字付梓刊行。翟金录老师洋洋洒洒为二水写了长序。这是台湾逸文武学书店初版《一多庐太极体悟录》的由起。2012年由邯郸孟祥先生引荐,《一多庐太极体悟录》交由台湾出版,版权协议截止2017年年底。
2008年开始,一些痴迷杨式叶派太极拳的拳友,有想拜师学艺的,二水一一引荐给金仁霖老师。一多庐陆续六次为金仁霖老师举行授徒仪式。为便于拳友学习交流,线下的一多庐,开始先后在嘉兴市越秀北路、永联大厦、百墅路等地设立场馆,义务为周边拳友传授杨式叶派太极拳。二水也先后现身于诸如上海世博会其间的武博会论坛、台湾郑子一百周年论坛、武当山论坛、北戴河吴式太极拳峰会、大理罗荃太极拳论坛、昆明太极思享会、闵行两岸太极拳交流会、台湾南北太极拳之旅、邯郸杨式太极拳文化节等等的一系列太极拳活动中。各地一多庐河蟹会也成了常态。从此,网上的“一多庐”的博客版本,走下线下,网民“二水居士”,也开始显山露水。2009年底,在万国武术论坛结识马来西亚游志伦。2010年应游志伦之邀赴吉隆坡,从此开启了一多庐马来西亚河蟹会。2013年马来西亚槟城创立槟城一多庐太极拳协会之后,先后又创立了马来西亚雪隆一多庐拳艺工作坊、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一多庐太极拳协会、雪隆一多庐太极拳协会。二水担纲总顾问暨总教练,致力于杨式叶派太极拳的推广和一多庐太极文化的传播。2016年应北京科技出版社之邀,校注《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太极法说》,以及《陈微明武学辑注》(包括陈微明《太极拳术》《太极剑》《太极答问》三书的校注)。以上书的出版,推进了一多庐相关图集的热销。可惜限于海峡两岸图书管理,正版的《一多庐太极体悟录》一册难求,网络平台却盗版不止。
此次结缘人民体育出版社,将原先的《一多庐太极体悟录》四卷本合计12万字,增订至六卷本24万字。增订的卷五和卷六,都是校对三个阶段太极拳老拳谱的心得,以及近年教学太极拳的体悟。其中卷六“性命践行”的相关内容,则是由马来西亚槟城的讲稿改写而成。附图增至100余幅,且每幅皆注明来源和出处,以此作为引文之索引。翟金录老师原先的长序作了大幅度修订,唐才良老师、刘嗣传道长热情洋溢的为增订后的《太极拳心传与体悟》撰写了序言。原“代后记”的《完全生活手册》采访稿《二水:享受光阴往来的愉悦》,代之以黄学海的《二水老师印象记》(见下文)。
二水老师印象记
作者:黄学海
【黄学海先生,马来西亚的一多庐拳友,执业中医师。他早年学习内外家各派传统武术,后师从黄性贤老师学习黄氏太极拳。他曾成立十方出版社和白屋书坊,主编马来西亚《学报半月刊》《少年乐园》杂志,受邀为王植伦、黄铮生撰写的《黄性贤传》做文稿校对工作。二年前他结识二水,开始接触杨式叶派太极拳和一多庐的太极文化。他撰写的《二水印象记》,文字精炼,笔力老道,虽近乎白描的风格,颇能传二水些许拳技和心性。】
在太极拳界,二水老师的所学、所行、所证,都别有一番风范;他重史,以史为鉴,让武林的流言绯闻在史实之前不辩自明。他重拳论经典,除王宗岳的老拳论之外,更据杨家三十二目拳谱,建构了太极拳的性命双修,由拳入理、道的身心体系与境界次第,把太极拳重新定位为“一门调控身心的学问”。
老师对拳史、拳论与拳艺并重,彼此又能相互结合、辉映,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笃行不倦,传道授艺,诲人不倦,实属罕见;尤其近代人心虚浮,急功好利者多,能够坚守初心者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老师常提此段古诀,当是深有会心。太极拳的诀窍在于守中用中;老师的拳馆命名一多庐。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实具华严深意。老师自号二水居士,二水云云,佛前礼供,一灯二水,心诚则灵。
二水老师是法学系毕业,曾任法官职,但他在大学期间就酷爱文史,扎下了深厚的基础。从老师注解的《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太极法说》(杨家三十二目老拳谱),以及三册的《陈微明武学辑注》,其古文功底之深,便可见一斑。我读老师的注释,深感不止以文注文,而常能深契拳境。老师娓娓道来,常能令我对拳理及应用有所触发,别有会心之处。
在太极拳的实践上,二水老师于1987年开始从王清发老师学拳,2003年师从金仁霖老师直至老师于2018年病逝。金老师师承叶大密老师。叶老师家传小八卦,拜师剑仙李景林,先后从学太极拳于田兆麟与杨澄甫老师,与孙存周结拜兄弟,深得孙家拳功的密奥。叶大密老师是个传奇性的人物,一生经历如此,在武术的传承上也不例外。他晚年以杨式大架为基柱,把自己的所学都附建于其上,诚如金仁霖老师所述:“叶家太极拳“是在原杨家太极拳大架基础上,于原架子极大多数式势之上下衔接处,求其极自然地介入了原杨家中、小架子、并孙家、吴家、陈家等诸家太极拳架中,拳技作用肯定而清彻之动作,以及八卦掌中之斜开掌转身法、武当对剑中之反臂(倒捶)捷用法等等,用以帮助学员对原来杨家大架太极拳之所以姿势洒脱、气势磅礴加深认识,换言之,迺是一种实作注解法。” 在武林中,在太极拳流派中,这就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太极拳教学体系----杨式叶派太极拳;拳中有拳,如把附加的注解招式去除,则恢复杨式大架的本来面目。
二水老师得名师指教,金老师又是那种凡言必有出处的严谨作风,在教拳时,“能清晰的将叶大密老师拳艺中,哪些是杨式大、中、小架,哪些是陈、孙、吴式,哪些是形意、八卦、武当对剑等等,条陈缕析。并且能以传统太极拳五行八法来解释每一招式每一动作的含义。他如此清清楚楚的学,他也如是清清楚楚的教。”(引二水老师言)这样的教学风格,熏陶了二水老师,是以他也延续了这一脉的传统,言必有据,每一招式的来龙去脉,劲路的变化,都清清楚楚的教。老师数十年踏实苦练,对太极拳不止确有体会,亦有自己的心得,而且不吝公开,许多诀窍,都在其著作中一一分别说明了。
我从二水老师学拳不到二年,在集训课程见过老师两次面,但从老师的言行,著作及视频,深感有得。二水老师的拳架,咋看起来偏阳刚,但如能细看,便会发觉式式贯串紧凑,意气充盈,劲路纵横往来,却又不失松沉,令人目不暇给,美不胜收。叶大密老师由剑悟拳,“拳从剑出”,二水老师从刀背劲悟得拳劲。是以他的拳架与一般专求松、柔、慢的打法不同。老师说过:“太极拳是个大熔炉,手中无刀,无刀胜有刀;手中无剑,无剑胜有剑;手中无棍棒枪杆,而身上无处不显见棍棒枪杆。个中奇妙,只有习练者细细揣摸,方能一一得来”“习练太极拳者,只有领略了拳中的刀剑枪棒味后,才称得上懂劲。”
老师提过,拳架有三种练法:一是要求式式贯串,劲路不断,速度不宜太慢;二是练气,速度宜适中;三是炼神,老师说,炼神的练法,要义在于“挂”字,把自己身躯当做是“乾三连”“坤六断”的“丰”字狼毫(老师曾经打趣说,张三丰的三,就是乾三连;丰,一竖旨在断开,俨然是坤六断),行拳走架,这根“丰”字狼毫,交由头顶三尺的“神”,由其领着在空间里作率性书写,张扬个性。中轴如蟒涌动,气象顿生。
老师还说过几种为了纠偏而设的练法:
甲:纠正手舞足蹈的练法,一:原步不开步打拳;二:开步不动手打拳;三:不动手,不动脚,用意念将一套拳顺利想一遍。
乙:纠正前俯后仰的练法,一:像木偶人的练拳法;二:重新回到老师身边,重头开始学拳。(二水老师自述“常常推倒重来,重起炉灶,先后跟着金老师学练拳架不下八次”)三:每一式单练动作,让拳友按住你的双手,看看能否顺利的行拳走架。
丙:纠正顾此失彼及神不守舍的练法,前者已到中级阶段,毛病出在意念上,从眼耳的应用对治;后者也是意念上的对治,反敛眼神,头顶三尺有青天,便能做到“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
引述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老师对拳架所下的功夫和体会绝非一般。而且老师并不藏私,经常在不同的场合公开演示拳架。但真看得懂的知音可能不多,刚过世不久的梅墨生老师便是其中一人。二水老师说:“欣赏我们的拳架,确实需要缘份的。就像是美食,有些人喜欢咖喱,有些人就喜欢肉骨茶,口味各有不同的。”这一点拨,令我明白了太极圆融之道理。内家三拳都能相融,二水老师常说,拳架是指月之手。太极拳的心法只要本于老拳谱,即使入手不同,传承各异,架子有出入,又有何碍呢?
我的理解,二水老师是传道之人,只怕你学不会,不怕你学多了,因为他自己始终不断前行,不断有新的体会与境界。这样的老师,是难得遇见的,我有机缘能遇上,非常感恩,虽然错过了练拳的最佳时机,但能见到老师的风范,窥见太极拳的真正理法境界,无憾矣。
二水居士 后记于一多庐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八日